20萬內可油可電硬派越野suv哈弗猛龍體驗
小眾的事,往往是昂貴的,而它恰好不貴。
作者|魏銘明
責編|鄧延斌
最近有一股「方盒子」浪潮席卷至新能源,方方正正的車廂設計放在新能源產品上,其實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在此之前,一眾流線型低風阻的細嫩新能源車面前,硬派外觀也只靠著「復古」「硬派」印象分勉強維持,但隨著越野新能源起風,有意識地考究其真正的功能性才是它真正的出路。
探討具體產品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硬派新能源SUV的兩種挑戰(zhàn),第一種,純電挑戰(zhàn)風阻,對其最大影響是續(xù)航,也就決定了其能跑多遠;而第二種,增程挑戰(zhàn)可靠性,其底盤剛性、通過性、脫困能力、耐熱耐寒等都要求其應對自如。
前者更多是以郊區(qū)露營場景居多,而后者更多則擺在跟燃油越野車一樣的使用場景。
所以說到硬派新能源風潮,已經有很多高端產品在布局了,仰望、猛士等等,已經有33年在硬派越野耕耘的長城哈弗自然也不會落下這個細分市場,出完新能源戰(zhàn)略首款產品梟龍后,緊接著推出哈弗猛龍。
哈弗猛龍在成都車展已經完成了產品首秀,并公布了16萬-19萬元預售價格區(qū)間,哈弗認為新能源硬派SUV卷入到這個價格區(qū)間,奔著「20萬級新能源硬派SUV普及者」名號。
哈弗猛龍是哈弗新能源在硬派越野的真正開山之作,跟之前狗品類的定位也是有所差異的,官方描述狗品類屬于3/4刻度輕越野SUV,而哈弗猛龍屬于新能源越野SUV,有了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的加持,越野能力更「硬核」。
我們的理解便是,哈弗狗品類屬于介乎城市與郊區(qū)同樣具備唬人外觀的SUV品類,而哈弗猛龍則是可以正真出去野的SUV產品,
哈弗猛龍后續(xù)的上市,補全了哈弗「城市」與「越野」雙線新能源SUV產品布局的另一半產品落地。
我們有幸在烏蘭察布大草原上短暫體驗了這款哈弗猛龍,我們試圖驗證它是否能從「小眾」到「普及」。
以下請看。
01
哈弗猛龍基礎信息
哈弗猛龍長48004680(外掛小書包)/寬1916/高1822mm,軸距2738mm,是一個不小不大的越野車的規(guī)格,夠用也不會過大。
動力方面,搭載的全新一代的1.5T混動專用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23kW。前電機為70kW、后電機為150kW。搭配后橋電控式差速鎖。雖說不是長城體系最強的越野混動系統(tǒng),但也滿足了初次步入越野門檻的用車需求。
在Hi4系統(tǒng)內,依舊是27.54/19.09kWh兩種規(guī)格的磷酸鐵鋰電芯,兩規(guī)格電池組隊對應的純電續(xù)航分別是145km/115km(WLTC)、102km/81km(WLTC),27.54kWh電池組滿電續(xù)航應付日常通勤是可以的,兩者均支持3.3kW對外放電。
前麥弗遜獨立懸架+后縱臂三連桿獨立懸架的組合,懸架調節(jié)舒適度介乎于越野與家用之間。
目前已開始預訂,最后的上市售價會在20萬以內。
以下請看。
01
外觀
外觀方面,有了坦克300系列的之前熏陶,它給你第一印象是不會很純粹與極致的越野,而是一種「平衡而克制」的設計理念,這種感觀是會讓你增添幾分舒適。
從中你也能感受到設計師在細節(jié)上,特意添加幾分粗曠的「加粗」與「描邊」,了來試圖增加它的識別度。
首先是在前臉上橫置的3條看似鉚釘固定的裝飾條,粗而有力,兩側大燈有神,如同橫眉瞪目,整體感覺威嚴不少。
復古大燈里頭燈組設計看起來非常精致,遠看時起到點睛之筆。
梯形輪眉與車身一體化設計,鑲嵌著細條塑料包圍,起伏并不夸張,不同于其它硬派越野采用粗邊黑色塑料大包圍,而是采用細條樣式,使得它看起來沒有很純粹的越野感。我們的試駕車跟一般新能源SUV尾部保留了備胎配置,而不是儲物的小書包。當然從產品尺寸信息,也有小書包的版本。
車身側裙邊為塑料包圍件,大狗也是一樣的設計,能緩沖偶有輕微撞擊力,同時后期維修成本也比較理想。
識別度較高的分段式尾燈以及設有機械手握式門把手,哈弗猛龍沿用了自身成熟元素堆積,并沒有過多地強調自己的新能源屬性。
后尾門為側邊開啟,以我們大尺寸的攝影背包為參考物,裝載五六個登機箱不是難事。官方數據為儲物空間后備廂常規(guī)容積586L,如果將后排座椅放倒,后備箱最大空間達1404L。
快慢充電口集成在車身右右側,而注油口在車身左側。
02
內飾
哈弗猛龍的擋把、副駕橫置扶手、綁帶式固定格,維持應有的硬朗風格。而且進入車內有一種熟悉感,這種被驗證過設計是相對保險些,我認為內飾零件通用率并不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這正是規(guī)?;杀灸芙迪聛淼脑?,對于不同車型消費者造成的困擾并不會很大。
所以看到哈弗猛龍許多內飾件都有似曾相似的感覺,如這個圓形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出風口其實跟大狗是一個樣式,尺寸適宜,對男生而言,握感正好。
副駕前是扶手與儲物二合一的設計。
綁帶式儲物格帶來的更多是對野外露營的向往,這種外露的表達,讓我們得到了從車外到車內的無縫體驗。
哈弗猛龍搭載了咖啡智能座艙,14.6英寸的中控大屏提供了比較詳盡信息。其官方強調的最強語音交互系統(tǒng),由于信號不佳等問題,未能深度體驗。
支持兩驅四驅切換以及豐富的駕駛模式均集成在中央扶手的前方,輔以類碳纖維質感的紋路不易看出灰塵,用車也比較好打理。
儀表盤上沿為巨幕換擋屏,實現(xiàn)駕駛員不低頭便能了解當前擋位情況,這個處理設計得非常細致,但從中挑刺的話,只有擋位信息,有點牛刀小試的感覺,這種類似投影正前方信息呈現(xiàn),可以將一些額外的信息放在這個區(qū)域,當然前提它是一塊支持多信息的顯示屏。
后排空間部分,維持這一級別水平,不太寬裕,但夠用。
而讓人比較吃驚的是,這種越野SUV對后排乘客還挺多加照顧,兩級可調節(jié)背靠角度,加之不錯的坐墊支撐,長途乘坐也不會有太大的不適感。
03
動態(tài)體驗:
哈弗猛龍搭載1.5T發(fā)動機的Hi4系統(tǒng),這款發(fā)動機是專供混動系統(tǒng)而研發(fā)的燃油發(fā)動機,從肉眼看發(fā)動機占比前艙比較小,能更靈活地匹配布局,而體積小,也意味著能下放至更小級別的車型。
體驗環(huán)節(jié),首先開場的當然是越野路段,首先需要管理一下大家的預期,對于這款承載式車身、非Hi4-T混動系統(tǒng)的設定,它肯定不是哪里都能撒野的純粹越野車。但其通過性、脫困能力比起哈弗梟龍肯定是具備優(yōu)勢的。
先列一下哈弗猛龍為了應對非鋪裝路段所具備的天生條件:多接近角24°、離去角30°、縱向通過角19°、最大爬坡角度60%。短悍前后懸面對這類深V溝谷會減少許多試探,從容地一腳油門即可通過。
我們全車4人,據官方數據,滿載最小離地間隙170mm,而空載最小離地間隙200mm,在掠過這種炮彈坑時,比較難出現(xiàn)遭遇磕底的情況,通過性是沒問題的。
而在一個坡度將近45度的大斜坡,可以看到哈弗猛龍電四驅系統(tǒng)在根據四輪不同的著地面進行動力的合理分配,輔以后橋差速鎖,避免車輪空轉而動力損失。
雖說談不上輕松上坡,但肯定優(yōu)于許多城市SUV,值得參考的是,車隊后面有一輛梟龍第一次沖坡是失敗的,重新微調的行走軌跡后才算勉強上來。
前麥弗遜獨立懸架,后縱臂三連桿獨立懸架,帶來的是保證支撐力的同時稍微能兼顧舒適性,開起來時非常容易上手,在標準模式下,轉向輕盈,快速行駛時虛位反而不大,在連續(xù)彎道操控時,整體底盤表現(xiàn)得非常緊致,使得駕駛者非常有信心的保持較快速度過彎。
我們在體驗尾聲,返程酒店時,在城市道路也體驗了哈弗猛龍,以純電+雙驅模式行駛非常愜意。
在鋪裝路行駛,較之整體駕駛感受外,更讓人在意的是它的燃油經濟性,由于試駕穿越了林場以及相對暴力駕駛,短暫的油耗成績不作為參考。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有了電混的加持,大電池版本的優(yōu)勢在日常通勤中拉平整體的油耗水平。
04
寫在最后
顯然,消費者選擇一款硬派越野SUV是需要更多的考慮,市場需求也是多樣化的,在新能源這個維度上,追求個性硬派的外觀黨占多數人,而真正的越野發(fā)燒友會選擇更傳統(tǒng)、血統(tǒng)更正的燃油越野車。
介乎于這兩類人群之前尋找潛在客群,是相對比較困難的,所以我們開篇說了,小眾的事,往往是昂貴的,但賣得便宜不一定就能普及大眾。
我們可以看到哈弗猛龍鉆進這價格區(qū)間,一來免得跟更為純粹的坦克300正面交鋒,二來也能給初入越野的人群多一個更低嘗試成本的選擇。
根據截止昨晚數據,長城集團以2.6萬臺新能源列在8月銷量/交付量的第五位,其中,歐拉賣了10,206臺,占比最大,而哈弗新能源僅有7,406臺,坦克新能源也僅有3,036臺,這是完全打破了燃油市場秩序,使得長城很難不對此焦慮。
歷史包袱將逼迫長城推出真正意義上的賣爆的新能源SUV,而主打硬派越野,20萬以內的哈弗猛龍會是第一個嗎?留給時間去驗證。
聲明:本網轉發(fā)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