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烙畫基地感受非遺魅力——深圳分會場開展非遺公益講座
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宣傳非遺文化內涵,推動非遺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拉近群眾與非遺藝術的距離。近日,新生活middot; 新風尚middot;新年畫mdash;mdash;2023年我們的小康生活美術作品展示活動深圳分會場以賞年畫middot;過大年為主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公益講座。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繪畫體裁,是一種中華民族祈福迎新的民間工藝品。年畫歷史悠久,她發(fā)軔于遠古,起源于漢代,形成于宋代,繁榮于明清,改良于近代,創(chuàng)新于當代。年畫,大都用于過新年時張貼,裝飾環(huán)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所以被稱為年畫。年畫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年文化的重要標志。
非遺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具有重要價值的珍貴文化資源,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開課伊始,主講人首先向大家生動地講述了什么是年畫,年畫的悠久歷史、精細復雜的制作技藝、豐富多彩的題材故事、年畫的文化價值與不同地方年畫的不同藝術風格以及如何欣賞年畫藝術之美。
活動最后,主講人結合展場展覽作品,帶領大家一起欣賞年畫的藝術之美,走進非遺烙畫培訓體驗區(qū),了解什么是烙畫,接著便開始體驗烙畫的全過程,探究實踐技巧與方法。講座給大家提供了一個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平臺,傳播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展現(xiàn)了非遺文化獨特的魅力。大家紛紛表示:通過聽講座,我們既了解了非遺文化的理論知識,又學會了如何欣賞年畫、烙畫的藝術之美,更具體更直觀地認識到了非遺文化的藝術魅力,希望以后能多多舉辦這類活動。
深圳分會場通過舉辦以賞年畫middot;過大年為主題的非遺年畫公益講座,不僅讓大家了解到了中國傳統(tǒng)年畫的相關知識,并且對推動中國傳統(tǒng)文化繼承、宣傳、保護,對踐行文化自信都有著重要意義,也進一步激發(fā)人們對非遺的熱愛和參與熱情,營造傳承、保護、宣傳非遺藝術的良好氛圍。
聲明:本網轉發(fā)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文章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